|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3·18”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五年来,金沙检测线路js69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紧抓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机遇,切实推进思政课建设。在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五周年之际,特推出上海大学思政课教学团队系列风采展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一、团队概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承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劳动教育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社会问题研究”等多门课程的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曾获“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等。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4人,100%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团队中有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省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领航·扬帆”计划首批培养人选1人,中宣部宣传思想青年英才1人,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青年拔尖人才1人,宝钢优秀教师1人,上海市“为人为学为师”重点宣传先进典型1人,是一支乐岗敬业、专业突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 二、课程建设成效 五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成员将自己的专业与课程教研紧密结合,教学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团队成员作为骨干成员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首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1项,1门课程入选上海高校思政课“金课”,1个项目入选2020年度“上海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行动”,1门课程入选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多人次在上海市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 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创建高层次教学研究平台,承担了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渔阳里研究专委会、高校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分中心、上海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等重点平台的教学科研工作。 三、课程建设特色 五年来,团队致力于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运用于课程建设中,推进课程建设不断进步。 1、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打造“高”“精”“尖”课程。上海大学思政选修课“开天辟地”坚持知识传授、价值引导、能力塑造三位一体,运用上海大学多年行之有效的思政课“项链模式”,进行团队教学,获得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和上海高校思政课金课。 2、以问题为导向,落实“研究性”教学。教研团队积极建设“问题教学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将“研究性”教学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入脑入心”的价值目标。2021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四史”宣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教学团队充分利用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将“四史”教育融入实践教学中,创新“行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在历史现场近距离感受革命精神,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有形课堂与无形课堂有机联通,让思政课程真正入脑入心,深受学生欢迎。 四、团队教研成果 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优势,将专业研究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五年来,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十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主编或参编教材数十部,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红旗文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高水平期刊报纸发表文章十余篇,决策咨询专报获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或领导批示近20项。 团队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科研成果上也颇有建树,曾获得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阳光学者等称号。多人获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立项,获得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大比武优秀教师一等奖(2022)、上海青年论坛一等奖(2023)、上海“共青团调研奖”(2023)等多项奖项。 |
上一条: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五周年|上海大学思政课教师团队风采展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
下一条: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五周年|上海大学思政课教师团队风采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团队